水务防汛
市水务局持续深化城市内涝治理,通过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强化应急保障能力,针对薄弱环节、短板问题,有的放矢,提标增效,有效地保障了城市排涝生命线稳定运行。
一是枢纽调控,打通中心城区排水干道。降雨前,结合气象、水位实时信息,提前关闭北运河渠首闸门,调度开启沿线9座泵站降低管网水位,预腾空间。降雨期间,当河道雨水达到警戒线时,充分利用调蓄湖、5.4米主干管及新开河空间,系统调度沿线雨水泵站错峰排放,解决了下游河道强降雨过流能力不足问题。
二是削峰调蓄,解决重点区域积水顽疾。针对北部望花桥、柳条湖桥及西部零公里桥、保工桥等重点易涝区域,建成24处涝水调蓄设施(10处钢筋混凝土调蓄池、9处下沉绿地及雨水花园、5处调蓄湖),总容积达103万立方米,雨峰来临时通过“灰绿结合”削峰调蓄、调节径流方式,将低洼地段积水抽排至周边调蓄池,待雨峰过后再将调蓄池水排至管网,最大程度降低积水风险。
三是完善机制,提升水务应急处置水平。编制《城市排水行业防涝应急预案》,对城区34处风险点位实现管控。组织专家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相应等级排水防涝预警,强降雨前,“三警一队一长一组”(交警、巡警、公安、应急救援队、街道干部、积水抢排组)人员及车辆提前布控,实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湖水系统一调度。储备抢险队伍27支、抢险人员1028人、抢险物资12.4万套、应急泵车220台,总排涝能力9.96万立方米/小时,建立应急资源调度机制,确保资源能快速调往积水严重区域,发挥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