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中小型河流景观生态修复与重构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水系及城市河流现状
1.沈阳地处辽河流域,境内河流分属辽河水系和浑河太子河水系。沈阳市域范围内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有236条,其中流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省管大型河流有4条,分别是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流域面积1000-5000平方公里的市管中型河流有4条,分别是蒲河、秀水河、养息牧河、北沙河;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公里主要小型河流有万泉河、长河、满堂河、白塔堡河等18条。
2.我市的城区水系大致可概括为“九河五渠两系”,九河—即浑河、蒲河、满堂河、辉山明渠、细河、沙河、杨官河、张官河、白塔堡河;五渠—即浑北总干、浑蒲总干、沈抚总干、浑南总干、八一总干;两系即浑北环城水系与浑南环城水系构成的环城水系。北环包括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河-细河,南环包括玉带河、白塔堡河、浑南总干。
二、沈阳市河湖治理总体情况
1.近年来我市的河湖治理工作与时代同步,在河湖治理理念,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不断发展。全面加强河流防洪体系建设,1996年以来新修建堤防225公里,已建堤防总长度达到1761.6km,有防洪任务的城市段堤防全面达标,在历次抗洪中发挥巨大作用。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引领,系统开展河湖综合治理。辽河全线形成了304公里生态带,蒲河建成了180公里生态廊道,实施重点河流生态封育、湿地和蓄水工程建设。浑河城市段“一河两岸”建设了10个景观公园,以及自行车道、马拉松赛道等各种设施。浑河城市段和蒲河生态廊道分别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全面强化河湖管理。划定了3848.3公里河湖管理范围及1761.6公里水利工程堤防管理范围,编制重点河流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河湖空间管控体系基本形成。持续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及碍洪问题排查整治,2019年以来排查各类河湖问题1680处,拆除各类违建20余万平方米,有效维护了河湖健康生命。
3.沈阳充分利用浑河、蒲河、辽河沿线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发展“水文化”,举办“浑河交响音乐节”“蒲河国家湿地旅游文化节”“中国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等重要文体活动,打造了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框架,同时也发扬了水利精神、弘扬了水利文化,引导人们爱水、护水。
三、坚持规划引领,系统综合治理
(一)依据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安排,沈阳市制定了涉河湖治理相关规划:
1.沈阳市水务局组织制定了《沈阳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包括排水防涝安全、水资源刚性管控、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我市市管以上辽河、浑河、蒲河等8条河流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了岸线功能分区、加强岸线空间管控,推动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
2.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制定了《沈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2021-2035)》,规划了我市的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包括河道及河岸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对工程布局及治理措施做出了较详细的论述。
3.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定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对稳步提升河流健康水平,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等做出了规划。
4.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制定了《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22-2035》,构建生态、安全、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全面形成“三带多廊、水系联通、蓝绿交融”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浑河、蒲河、北沙河 3 条大中型河流形成三大自然汇水分区;依托城市河、渠形成 26条海绵廊道,承担区域径流路径功能,河湖相连,蓄排结合,保障城市排水安全,提升水系活力。
制定河湖整治方面的指导意见及设计导则,保障规划设计阶段多目标任务的统筹和整合。在河湖治理工程建设方面,规划设计是龙头,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我市制定了相关的技术导则,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标准和原则,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在保证相关设计的质量和一致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河湖水系治理方面,近年来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河流的治理,水利部制定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编制技术大纲》、辽宁省水利厅制定了《辽宁省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以流域为单元,逐流域规划、逐流域治理、逐流域验收、逐流域建档立卡,目前我市的中小河流(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治理总体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在城市水系滨水区域设计方面,由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制定了《沈阳市河岸设计导则》,秉承“生态为先、人民为本、文化为魂”的河道建设理念,以“补短板、强特色、提价值”为基本建设思路,导则覆盖沈阳市河道规划、设计、管理、运维的全周期,明确沈阳河道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统筹协调各类相关要素,充分发挥河道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社会、人文效应,助力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制定了《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对城市水系在“蓄滞渗净用排”等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利用理念的落实,以及城市水系在海绵城市方面的设计进行了系统规范。
(二)其次是加强河流的系统综合治理。为推进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实施“四水同治”相关工作,市河长办2021年在充分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实施“四水同治”暨推进河湖长制三年行动方案》,包括3方面任务,一是搭建“四水同治”主框架;二是坚持优化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持久水安全“四水同治”;三是弘扬先进水文化。方案落实了具体项目,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强化考核、共治共享等3个方面的措施加强保障。
(三)按照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按照制定的各项专线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年新突破工作任务,沈阳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河湖治理保护方面各自发挥职责,重在抓好落实,当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正在开展各项工作:
1.确保河流防洪排涝能力的实现,水务部门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东马莲河、秀水河、养息牧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预计2023年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城市水系方面,对影响城市内涝的排水出口水系研究改造,正在组织有关地区推进南小河、辉山明渠整治工作;组织研究制定白塔堡河综合治理方案;结合重点区域发展,编制了桃仙河、柏叶河等小型河流治理规划。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目前正在开展河湖“清四乱”、河道清障、碍洪问题排查整治、河湖岸线利用建设项目和特定活动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
2.城乡建设局近期谋划了一河两岸提升项目。为持续增强以水润城的韵味和魅力,贯通浑河沈阳段上下游,推进浑河左右岸腹地延伸系列工程,提升浑河两岸慢行系统品质,缓解周边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共策划了11个项目,总投资22.63亿元。主要有浑河北岸滨水慢道(西三环-西峡谷东门),南堤路慢行提升改造(胜利大街-青年大街),丰乐一街、天坛二街、和平大街东、龙王庙下穿二环地下通道等6个慢道提升改造项目;天赐街、富民桥等2个停车场项目;二环路-南京街节点改造、二环路-东塔立交节点改造等3个道路节点改造项目;
3.城管执法局负责运河环城水系运维工作。为深化运河精细化管理。一是制定运河养护管理方案,坚持网格化管理,将责任细化到人、到段,而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的管理格局。二是采取全天巡视保洁方式。确保游园绿地水面垃圾清扫清运及时到位,全力保证游园绿地干净整洁,水面无水草外漏、漂浮物滞留。三是为进一步提升和丰富运河景观色彩,全力做好主要桥头节点的花卉栽摆和重要点位国旗灯笼等悬挂工作。四是以三问于民为工作目标,做到运河设施随破随修,便于市民的出行和运动健身。五是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问题,为持续提升精细管护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六是对运河沿线管辖范围沿河排水管线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4.市生态环境局逐年组织印发《沈阳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强化工业园区排污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水实现集中处理。严格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监管,落实排污口监管和治理,启动环委会督查令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我市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15个国考断面,其中九个断面达到三类水体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60%,全市水质综合指数为6.04,同比改善5.44%。近期印发了《沈阳市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继续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
5.市发改委近期策划了养息牧河新民市段河道治理、石佛寺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10个项目,拟申请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同时配合市水务局储备了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绕阳河新民市防洪治理、法库县水系连通等18个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后续将密切跟踪国家省级发改和水利部门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在现有储备项目基础上,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重点领域,参与谋划一批重点水利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
市水务局将继续会同各有关单位,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系统做好建设及管理,统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支撑,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河湖治理工作中更加重视生态修复和河道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感谢您对沈阳市水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