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好,今天是: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对策的建议》(第0633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沈阳市水务局

赵海燕代表:

提出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对策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城市汛期排涝体系

(一)城市排涝系统运行模式。一是污水系统运行模式。由“厂、网、站、河”构成,日常旱季,居民小区及企业、商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渠收集后,经过污水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河体或在利用。目前我市主城区污水排放系统主要包括南部、北部、西部三大主要系统,南部系统包括市府大路、珠林路以南地区,汇水面积约77平方公里,北部污水系统包括联合路、昆山路以北、三环路以南地区,汇水面积约121平方公里,西部污水系统包括铁西老城区、张士经济开发区以及于洪区城市部分,汇水面积约78平方公里,汛期污水系统接纳路面雨水,具有汛期排涝功能。二是雨水系统运行模式。由“网、站、河”构成,汛期雨水通过雨水管渠收集,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河体,我市主城区雨水系统包括南部、北部、西部三大主要系统,浑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南部地区以及浑河沿线111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北运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北部地区128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细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西部地区59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浑南、沈北及郊区为独立雨水排水系统。

(二)排水设施维管体系。沈阳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为市、区两级排水维护管理体系,按照责任区域划分,浑北主城区内463公里污、雨干线排水管渠、54座污、雨泵站为市管设施,由市水务集团所属水务排水集团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全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权限经过多轮下放,除市管保留浑北主城区干线及主要泵站排水设施外,其余部分干线及支线、排水泵站设施按照行政区域属地划分,由各地区政府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排水设施维护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气候因素影响。近几年来,受恶劣气候因素影响,我市汛期出现的短时强降雨频次日趋增加,2019年为例,分散性、局部短时强降雨次数远远高于历年,汛期累计降水量高达724.6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3倍,为去年同期的2.2倍,尤其是主汛期,降雨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分布不均,多次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81015日局部地区最大降水量310.4毫米,是1959年沈阳市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816傍晚的最大小时雨强100.8毫米,是1951年我市城区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最强小时雨强,为百年一遇,恶劣气候因素给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二)排涝设施综合承载力不足。2017年初住建部和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的通知》(建办城函﹝201743号),将我市列为全国60个内涝灾害严重的城市之一,要求立即开展补短板工作。一是排水管渠设计标准低,老城区现有排水管渠的建设标准多为设计重现期0.33-0.5年,张士、浑南等地区后期建设的大多为1年(沈阳现行设计重现期标准一般地区为3年)。由于设计标准低,排水系统整体排放能力不足,设施应对短时强降水能力不强,遇降雨历时较短、暴雨强度较大等情况,短时间内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易造成城市内涝。二是部分排水管网老化严重。其中80年代以前修建的排水管渠约占70%以上,老化淤积较严重,个别管道腐蚀严重。三是排水维护设备落后。目前我市排水维护设备、机具仍然以80年代的卷扬机为主,缺少先进的管道疏通机械设备,导致暗渠、过河导虹管道以及较深排水管线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四是雨污分流存在的问题。沈阳市主城区排水管道最早修建于五十年代,为合流制排水管线;九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实施分流制排水管道建设。由于历史成因,存在雨污混接现象,为确保城市安全度汛,减轻内涝压力,遇有中雨级别以上降雨时,运河、浑河沿线泵站会不同程度的向河里排放混合污水。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排水防涝补短板工程项目建设。针对沈阳市内涝特点,20178月完成了《沈阳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和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列入城建计划逐年实施,总计投资50亿元,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关键短板,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方案》要求,2018—2019年完成了一期、二期一批工程建设任务,排涝系统得到显著提高,干线及部分支线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52%的严重积水点位得到有效解决,曾经积水严重、制约交通出行柳条湖立交桥、惠工街转盘、零公里地道桥及工农路等传统积水点位在2019年汛期得到明显改善。

(二)扎实推进排水系统日常管控工作。第一阶段:克服气候影响,3月初全面启动排水设施春季维护工作,采取市、区联动工作模式,本着“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重点加强对易堵塞地区的排水管渠和各类倒虹井、检查井、雨水连通管的清掏和疏通工作,通过设施系统维护,有效解决市民关注的排水设施管渠阻塞等突出的热点问题。同时强化市、区排水泵站、闸门等基础排水基础设施维修工作,确保设施全年安全运行,春季维护工作530汛前结束。第二阶段:61日进入汛期后,持续不间断强化日常设施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到位,确保汛期排水设施安全运行。第三阶段:930日前开展秋季设施集中整治工作,保障设施安全越冬。第四阶段:为冬季应急维护阶段,发现突发性事件及时处置到位。二是按照排水行业监督管理职能,要求市、区两级排水管理部门严格排水设施管理机制,确保设施安全运行。严格排水接设审核制度,严禁排水管线私接、乱接造成污雨混流现象发生。发现违法排污现象,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启动执法程序进行处罚,因排水系统混接造成的排污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效整改到位,同时要求沿河泵站责任单位非汛期、非紧急情况禁止排放污水,保障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三)积极开展雨污混接调查整治。近几年来,针对存在的雨污混接给汛期排涝工作造成的不利因素,市水务局编制《沈阳市排水管网检测及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制定《沈阳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和改造方案》,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余处混接点位整治工作,此项工作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推进。

四、下步工作

(一)加速推进排水防涝二期二批工程建设。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政公用局、市水务集团及各相关地区组织实施,二期二批实施89项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基本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的关键短板,主城区91%积水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予以消除;主城区84%积水点得到解决,实现城市重点区域排水河道、区域排水(雨水)干线和泵站排水能力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34.2mmh),发生3年一遇标准以下降雨时,实现地面不积水;发生50年一遇标准(71.6mmh)以下降雨时,实现城市重点区域不发生内涝灾害的总体工作目标。

(二)建立完善沈阳市智慧水务城市排水平台系统,为城市排涝设施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按照市领导重点围绕“厂、站、网、控、安、运”6个方面开展工作的指示精神,目前我局正在加速推进智慧水务排水平台系统建设,实现沈阳市排水管线三维系统的建立,在三维场景中实现管线的各种决策空间分析功能,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排涝补短板建设、排水规划、城市防汛决策提供保障。

(三)提前筹划,全面做好汛期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市水务局作为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重要成员单位,负责城市汛期排涝组织协调工作,年初我局已完成《沈阳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预案》制定工作,目前正在按照《预案》全面部署汛期排涝准备工作,确保汛期排涝工作有效进行,城市安全度汛,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防涝组织机构建设,明确了市、区排水主管部门工作职责,二是强化抢险救灾物资设备储备,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做好抢险救援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三是积极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排查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限时整改到位,重点完善桥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确保汛期市民安全。四是与公安交警、治安、消防救援等部门联合组织修订完成了各类排水防涝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重点针对城市桥区、低洼路段、等高风险易积水点位制定了涵盖防御、管控、救援三位一体的“一点一策”防控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防控措施和手段,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五是汛期降雨前按照《沈阳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预案》要求,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在强降雨发生后,与交通、救援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排涝工作,确保汛期排涝工作有效进行,城市安全度汛。

感谢您对沈阳市水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排水处

人:汪

联系电话:24243833

沈阳市水务局

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