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艾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排水管网改造及道路维护工作的建议”收悉,按照清单式办理和市政府要求,现就加强我市排水管网改造工作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排涝系统运行模式。由“网、站、河”构成,汛期雨水通过雨水管渠收集,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河体,我市主城区雨水系统包括南部、北部、西部三大主要系统,浑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南部地区以及浑河沿线111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北运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北部地区128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细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西部地区59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浑南、沈北及郊区为独立雨水排水系统。
(二)排水设施维管体系。沈阳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为市、区两级排水维护管理体系,按照责任区域划分,浑北主城区内510公里污、雨干线排水管渠、62座污、雨泵站为市管设施,由市水务集团所属水务排水集团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全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权限经过多轮下放,除市管保留浑北主城区干线及主要泵站排水设施外,其余部分干线及支线、排水泵站设施按照行政区域属地划分,由各地区政府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排水设施维护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17年开始市政府实施排水防涝补短板工程,截至目前共投入经费50多亿元,较好的解决了城区低洼路段、桥区、历史性积水点影响城市交通及人民生活问题。全市易积水点位从改造前的128多处,减少到31处。为解决积水问题,我市从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部署,编制下发《沈阳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沈水合〔2021〕12号),由水务、城建、房产、气象、应急等9部门牵头,各地区负责,系统提升管养水平、推进工程建设,切实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二是强化规划管理,编制《沈阳市排水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城市洪涝风险,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对接国土空间和匹配中心城市发展需要,系统解决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问题。对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实施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继实施三年排水防涝以来,2021年,我局又投资2.4亿元,实施雨水干线、泵房改造等项目13个,处理积水点15处;投资13.8亿元,实施滑翔等4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22.2公里截污管线和3座污水处理厂等排涝工程,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城市排水系统主干线防涝标准达到3年一遇。
四是积极实施城市排水精细化管理。编制《沈阳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手册》、《沈阳市泵站进水与出水设备维养工作导则》、《沈阳市检查井维养工作导则》、《沈阳市雨水口维养工作导则》、考核方案等七类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巡查制度,组织920人对城市积水点和排水防涝设施巡查超过10余万人次,有效防范城市内涝生命线事故发生;已年度为单位分春季、汛期、汛后、冬季保障4阶段强化排水设施维护工作,持续进行水管网及窖雨井清淤清掏、井盖等设施更换养护以及泵站前池、格栅清理及维修养护。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坚持市区联手、远近结合、管建并重,系统实施城市街区积水综合治理、排水系统提升改造工程。2022年计划投资3.5亿元实施大东区、沈河区114处雨污混接点摘除,五爱等9座泵站改造,鸭绿江北街、肇工系统支线等8个积水点改造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二是严格落实《沈阳市城市排水设施三年普查方案》要求,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等基本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整改方案,积极实施管线新改扩建项目和设施提升工程,保障排水设施稳定安全。
三是坚持监管并重,监督指导各区政府和水务集团强化年度排水设施养护工作,重点增加对重要市政设施周边和易积水区域周边排水管线疏通、清淤频次,提高管网排放效率。针对雨季汛期区域排水特点,严格落实易积水点位“一点一策”方案,开展巡查检查,调配应急物资设备,及时排除积水,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四是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先期开展的智慧排水平台建设基础上,聚焦城市安全领域,实现城市排水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有效汇聚、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和监测预警机构高效运行,基本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为城市管网污水排放“往哪排、排多少、什么时间排”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全市水生态安全和城市安全。
五是强化项目谋划。我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步较早,部分管线管龄已达50年以上,管线老化破损情况严重,甚至导致路面塌陷问题,此外管线雨污混接问题严重,合流制区域还占较大比重(长度约占40%),给污水提质增效和汛期排涝能力带来影响,同时排水管理智慧化水平较低,急需提升。综合以上几点考虑,本着系统谋划、重点突出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谋划工作总体要求,我局正组织项目谋划工作。
感谢您对沈阳市水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排水处
联 系 人:唐明星
联系电话:2424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