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铁西城区积水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城市汛期排涝体系
(一)城市排涝系统运行模式。一是污水系统运行模式。由“厂、网、站、河”构成,日常旱季,居民小区及企业、商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渠收集后,经过污水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河体或再利用。目前我市主城区污水排放系统主要包括南部、北部、西部三大主要系统,南部系统包括市府大路、珠林路以南地区,汇水面积约77平方公里,北部污水系统包括联合路、昆山路以北、三环路以南地区,汇水面积约121平方公里,西部污水系统包括铁西老城区、张士经济开发区以及于洪区城市部分,汇水面积约78平方公里,汛期污水系统接纳路面雨水,具有汛期排涝功能。二是雨水系统运行模式。由“网、站、河”构成,汛期雨水通过雨水管渠收集,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河体,我市主城区雨水系统包括南部、北部、西部三大主要系统,浑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南部地区以及浑河沿线111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北运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北部地区128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细河系统主要承担我市西部地区59平方公里的雨水排放任务。浑南、沈北及郊区为独立雨水排水系统。
(二)排水设施维管体系。沈阳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为市、区两级排水维护管理体系,按照责任区域划分,浑北主城区内463公里污、雨干线排水管渠、54座污、雨泵站为市管设施,由市水务集团所属水务排水集团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全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权限经过多轮下放,除市管保留浑北主城区干线及主要泵站排水设施外,其余部分干线及支线、排水泵站设施按照行政区域属地划分,由各地区政府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排水设施维护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气候因素影响。近几年来,受恶劣气候因素影响,我市汛期出现的短时强降雨频次日趋增加,2019年为例,分散性、局部短时强降雨次数远远高于历年,汛期累计降水量高达724.6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3倍,为去年同期的2.2倍,尤其是主汛期,降雨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分布不均,多次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8月10日至15日局部地区最大降水量310.4毫米,是1959年沈阳市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8月16日傍晚的最大小时雨强100.8毫米,是1951年我市城区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最强小时雨强,为百年一遇,恶劣气候因素给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二)排涝设施综合承载力不足。2017年初住建部和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的通知》(建办城函﹝2017﹞43号),将我市列为全国60个内涝灾害严重的城市之一,要求立即开展补短板工作。一是排水管渠设计标准低,老城区(包括铁西老城区)现有排水管渠的建设标准多为设计重现期0.33-0.5年,张士、浑南等地区后期建设的大多为1年,由于设计标准低,排水系统整体排放能力不足,设施应对短时强降水能力不强,遇降雨历时较短、暴雨强度较大等情况,短时间内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易造成城市内涝。二是排水维护设备落后。目前我市排水维护设备、机具仍然以80年代的卷扬机为主,缺少先进的管道疏通机械设备,导致暗渠、过河导虹管道以及较深排水管线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三是雨污分流存在的问题。沈阳市主城区排水管道最早修建于五十年代,为合流制排水管线;九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实施分流制排水管道建设。由于历史成因,存在雨污混接现象,为确保城市安全度汛,减轻内涝压力,遇有中雨级别以上降雨时,运河、浑河沿线泵站会不同程度的向河里排放混合污水。
三、排涝工作开展情况
(一)排水防涝补短板工程项目建设。针对沈阳市内涝特点,2017年8月完成了《沈阳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和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列入城建计划逐年实施,总计投资40亿元,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关键短板,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方案》要求,2018年—2019年完成了一期、二期一批工程建设任务,排涝系统得到显著提高,干线及部分支线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52%的严重积水点位得到有效解决。
(二)扎实推进排水系统日常管控工作,第一阶段:克服气候影响,3月初全面启动排水设施春季维护工作,采取市、区联动工作模式,本着“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重点加强对易堵塞地区的排水管渠和各类倒虹井、检查井、雨水连通管的清掏和疏通工作,通过设施系统维护,有效解决市民关注的排水设施管渠阻塞等突出的热点问题。同时强化市、区排水泵站、闸门等基础排水基础设施维修工作,确保设施全年安全运行,春季维护工作5月30汛前结束。第二阶段:6月1日进入汛期后,持续不间断强化日常设施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到位,确保汛期排水设施安全运行。第三阶段:9月30日前开展秋季设施集中整治工作,保障设施安全越冬。第四阶段:为冬季应急维护阶段,发现突发事件及时处置到位。
(三)积极开展雨污混接调查整治。近几年来,针对存在的雨污混接给汛期排涝工作造成的不利因素,市水务局编制《沈阳市排水管网检测及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制定《沈阳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和改造方案》,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余处混接点位整治工作,此项工作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推进。
四、下步工作
(一)加速推进铁西地区排水防涝工程建设。针对存在的排水系统传输能力偏弱等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目前排水防涝二期一批腾飞泵站、新建管渠建设、二期二批肇工系统新建排水管渠、奖工系统管渠清淤及新建仙女河污水至南部污水处理厂转输管线及该地区管线清淤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中,力争汛前完成,同时远期北部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南部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容后将达到130万吨日处理能力,多项举措,能够有效解决瓶颈问题,全面提高使该地区排水系统运行能力,有效解决长期困扰的排涝难点问题。
(二)提前筹划,全面做好汛期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市水务局作为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重要成员单位,负责城市汛期排涝组织协调工作,年初我局已完成《沈阳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预案》制定工作,目前正在按照《预案》全面部署汛期排涝准备工作,确保汛期排涝工作有效进行,城市安全度汛,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防涝组织机构建设,明确了市、区排水主管部门工作职责,二是强化抢险救灾物资设备储备,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做好抢险救援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三是积极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排查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限时整改到位,重点完善桥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确保汛期市民安全。四是与公安交警、治安、消防救援等部门联合组织修订完成了各类排水防涝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重点针对城市桥区、低洼路段、等高风险易积水点位制定了涵盖防御、管控、救援三位一体的“一点一策”防控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防控措施和手段,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五是汛期降雨前按照《沈阳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预案》要求,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在强降雨发生后,与交通、救援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排涝工作,确保汛期排涝工作有效进行,城市安全度汛。
感谢您对沈阳市水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排水处
联 系 人:汪 潭
联系电话:2424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