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奎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市政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提案”收悉,按照清单式办理要求,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设施量。我市排涝系统由污水、雨水系统组成。包括浑河北岸三环内主城区、浑南地区、沈北地区、西部经济开发区及各郊县(市)等五个相对独立的排涝体系。全市现有排水管渠总长度7195.75公里,其中雨水管渠3023.39公里、污水管渠2024.78公里、合流管网2147.58公里;排水泵站总计208座(含6座雨水调蓄池)。
二是责任体系。城市排水设施分为市、区两级管理。市水务集团负责主城区510公里干线系统、62座泵站及雨水调蓄池由维护管理;各区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的支线、街巷排水系统维护管理。
三是运行模式。3月初全面启动排水设施春季维护工作,采取市、区联动工作模式,本着“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加强对易堵塞地区排水管渠开展清掏和疏通工作,解决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强化泵站、闸门等设施消隐工作。 6月1日进入汛期后,强化日常设施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到位,确保汛期排涝设施安全运行。9月入冬前集中开展秋季设施整治工作,保障设施安全越冬。
二、 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我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部署,编制印发《沈阳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沈水合〔2021〕12号),由市水务局、市城乡建设局等9部门牵头负责,推进“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二是强化规划管理与实施,编制《沈阳市排水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城市洪涝风险,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对接国土空间和中心城市发展需要,系统解决污水系统、雨水系统以及中水回用问题。对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工程治理,提升排水防涝和污水提质增效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源头减排。建成海绵型居住小区和商业综合体14个,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积极推广海绵型绿地建设,新建公园5座,公园提升23座、绿地改造24块,建设口袋公园1070个和城区铺满绿142.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平方公里;逐步推进海绵型道路建设,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海绵型绿化带和蓄水模块等方式,实施浑河二十二西街等海绵型道路10项,并在道路有机更新中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经评估,目前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148.5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6.19%。
四是加强智慧排水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立足我市排水行业建设管理实际情况,2020年10月开始智慧排水平台系统建设,建立以排水管网数据和排水专题监控数据为主,基础地理数据和排水业务数据为辅的数据平台。围绕“厂、网、站、控、安、运”六个方面,安装283套智能监控设备,对管道内排水流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调配抢险队伍和物资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早预警、早启动、早处置。
五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一是整合市气象、应急等信息,建立会商机制,形成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调度体系,做好汛期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工作。二是组建以属地防汛抢险队伍为基础,100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为应对城市排水突发事件做好准备;三是组建10人防汛技术专家组和34人城市排水应急抢险专家组,参与城市排水设施险情处置,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遇突发、紧急情况和疑难问题时,及时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制定《积水点“一点一策”应急预案》,针对易积水点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做好布控和强排措施。
六是强化日常维护,提升行业监管能力。编制《沈阳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手册》、《沈阳市泵站进水与出水设备维养工作导则》、《沈阳市检查井维养工作导则》、《沈阳市雨水口维养工作导则》等七类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制度,完善定期巡查,强化对对城市积水点和排水防涝设施巡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整改销号,有效防范城市内涝生命线事故发生;以年度为单位分春季、汛期、汛后、冬季保障4阶段强化排水设施维护工作,持续进行水管网及窖雨井清淤清掏、井盖等设施更换养护以及泵站前池、格栅清理及维修养护。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督导各地区和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沈阳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和《沈阳市排水专项规划》要求,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水安全保障,坚持市区联手、远近结合、管建并重,系统实施城市街区积水综合治理、排水系统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升级及海绵型绿地建设,不断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
二是积极申报海绵试点城市,推进源头减排建设,按计划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通过城市更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解决城市绿地面积不足,自然泄水能力不够等问题。未来三年,沈阳市将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展“增绿、建园、连道、造景、植文、共管、精养”行动,市执法局负责增绿30平方公里、新建口袋公园2000座、新建综合公园10座,开展慢道建设,着力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公园城市,营造绿色、优美、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三是按照年度排水设施养护计划,市水务局督导各排水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养护要求,监督养护企业除正常开展养护工作外,增加对重点部位和易积水区域排水管线疏通、清淤频次,提高管网排放效率。强化日常维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撑,对排水设施的维护、检修、清淤等工作进行监管,确保养护工作做实做细保障效果。
四是严格落实城市汛期防控要求,针对雨季汛期区域排水特点,组织巡查小组,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对易积水地段进行巡视检查,及时排除积水,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五是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先期开展的智慧排水平台建设基础上,聚焦城市安全领域,实现城市排水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有效汇聚、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和监测预警机构高效运行,基本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
六是加强违法排放执法和侵占损毁绿地等行为处罚力度,针对私接排水设施、私自向管渠内倾倒灰土、树叶、烟头、冬季雪水等杂物,导致排水系统效能降低甚至失去应有的排水作用等违法现象开展联合执法,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641号)等法律法规,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七是强化项目谋划。我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步较早,部分管线管龄已达50年以上,管线老化破损情况严重,甚至导致路面塌陷问题,此外管线雨污混接问题严重,合流制区域还占较大比重(长度约占40%),给污水提质增效和汛期排涝能力带来影响,同时排水管理智慧化水平较低,急需提升。综合以上几点考虑,本着系统谋划、重点突出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谋划工作总体要求,我局正组织项目谋划工作。
八是加强对城市各类道路地下管网施工及改造统一规划实施管控,坚决杜绝今天改造雨水、明天改造热力、后天改造电力,反复开挖反复修复,浪费人力物力,造成城市交通的严重堵塞问题。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局等单位十分重视,在今年的管网改造工作,特别强调了项目协同建设,编制了管线协同建设方案。由市执法局牵头,各区政府具体负责将老旧小区、老旧管网、街路更新、背街小巷,以及地铁等项目统筹管理,做到“一网统管”,并按“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合理编制施工时序,避免道路反复挖掘。同时,我局还建立了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要求新开工项目及现状管网在“综合管线一张图信息填报系统”上进行填报,进行动态管理。
感谢您对沈阳市水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排水管理处
联 系 人:唐明星
联系电话:88500059